关于80后的反思

偶然间看了一下豆瓣的RSS,80年代小组的RSS里面有一条。《转发:80后,没有青春的年轻人》,80后,我也属于这一代人。生于87年的悲哀在于,话语权却给那些更早出生的人所把握了,87年后的,也在逐渐进入大学,争夺话语权
80后已经成了一种大众议论的话题,韩寒开始的一批80年代前面的人引领着话语权,我们在后面茫然的跟着,被那些80的和非80的讨论着。 80后已经成了一种社会现象,有人说是垮掉的一代,有人说是希望的一代,但是究竟怎样,很多年以后也许我们会知道。。。
有段话给我的印象颇为深刻:

  80后的主要问题,是他们过早地失去了青春——就像一场爱情,还没怎么开始,主人公就已面如死灰油尽灯灭。实际上,80后的爱情与他们的前辈比起来,也具有这种青春早逝的特征:更多的理性,更少的理想;更多的物质考量,更少的浪漫色彩;更多的现实,更少的未来。
  青春是什么?我无法完整定义,但至少你得承认,它总是和这样几个词联系在一起:叛逆、激情、热血、理想主义、渴望自由、追求独立。不幸的是,在80后的身上,我很少看到这些特征,即使有,也带有伪色彩。

感觉说得很对,至少我和我的身边往往如此,我不知道其它的是否有这些情况了…
那么,佳文共赏:80后,没有青春的年轻人
首先,我想说我厌倦这种做法——用一个属语来指代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用从一些数量非常有限的个体身上得到的特征去概括一个群体,这方法不科学,结论也不会公正。
用“80后”这个概念也不好,因为它被用滥了,围绕着这个概念所进行的那些争论也充满了50后60后70后之流的陈词滥调——正是这些人,实际掌握着这个社会的政治权力、经济命脉和一个个具体的家庭,他们是资源拥有者话语权占有者,是这个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产品的主要创造者与消费者;他们是爷爷父亲丈夫哥哥,是领导师傅老师和家长;他们,是造成今天中国这种局面的主要责任人。可现在,他们众口一词地责备80后是垮掉的一代、没有信仰的一代、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人。
尽管有如上两个理由,但我仍决定使用“80后”这个概念,仍然用对有限个体的感受来评价一个群体。我没有其他办法,我试图用最通俗易懂最能很快被人明白我的意思的办法来描述一下我对中国年轻人的看法。

在对待不同年龄群体的态度上,我是一个达尔文主义者。我相信,人总是进化的,进化的原则是优胜劣汰,进化的结果是年轻人总是要胜过老年人,老年人总是要被年轻人所淘汰。
年轻,意味着更强的欲望、更旺盛的体力、更强烈的好奇心、更敏锐的感官、更卓越的学习能力;年轻是热血,是理想,是点燃的生命,是爱的汗水,是更少的限制和更多的可能!年轻,是我们每一个人一生中最美好最开放最有血肉的时光。
正是对年轻所持的这种态度,决定了我对80后,也就是现在18岁到30岁的这群年轻人的感受。

我有一个出生于1980年的妹妹,从小到大我们经常在一起交流;我也接触了一些80年以后出生的年轻人,有的是同事有的是朋友。在与他们的交往中,特别是近年来,我不断地感到吃惊和不解,我不能相信这是年轻人的想法和做法。当我一而再、再而三地确认,他们就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时候,我的感觉只有两个字:失望。
不不,我不认为80后这些年轻人主要问题在于“价值虚无”或者“道德失范”。即使有这样的问题,那也不是他们造成的(和那些手握实权翻云覆雨的前几辈人比起来,在这一点上他们的症状是最轻微的),恰恰相反,是前面几代人只用了短短的十七年时间创造的这个“中国有史以来最繁荣”的社会,把这样的价值观强加在年轻人的头上——成功,就是金钱的大额累积,就是对物质和异性的大量占有,除此之外,一切都是“空了吹”,都是浪费时间和没有意义的;遵从能实现这个目的规则,就是最大的道德。我可以毫不犹豫地断定,论脸厚心黑、害人肥己、勾心斗角、拜金崇官,80后绝对不是前面几代人的对手。——这是值得庆幸的,80后在厚颜无耻和心狠手辣方面现在还远远比不上他们的前辈。
同样地,我也不认为缺乏信仰远离主义的犬儒化生活,是这群年轻人的主要问题。事实上,这种犬儒化生活方式,是由一个最高机构一手策划,由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配合实施,通过十七年的持续不断地宣扬、引导和对其他生活方式的压制,才在今日的中国遍地开花成为人们习惯的方式。当然始作俑者这样做,只是用一种“与时俱进”的手段来实现其权力得到维持和巩固的目的:以前,它禁止人们思考,现在它指定你思考的范围——去想想怎样不择手段地挣钱吧,别的你别想想了也没用;以前,它用在它指挥棒下煽动的政治热情取代人们的物质欲望,现在它又夸大、放纵人们去追求并且只能追求肉体的享乐;以前它不允许人们享受物质生活,现在它则禁止人们自由地谈论各种思想。犬儒化生活,从来不是80后的专有特征,同样地,在这一点上他们的前辈仍然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这些前辈掌握更多的资源更有条件去过那种成功人士醉生梦死的标准生活。
那么,80后的问题在哪里呢?

是青春。80后的主要问题,是他们过早地失去了青春——就像一场爱情,还没怎么开始,主人公就已面如死灰油尽灯灭。实际上,80后的爱情与他们的前辈比起来,也具有这种青春早逝的特征:更多的理性,更少的理想;更多的物质考量,更少的浪漫色彩;更多的现实,更少的未来。
青春是什么?我无法完整定义,但至少你得承认,它总是和这样几个词联系在一起:叛逆、激情、热血、理想主义、渴望自由、追求独立。不幸的是,在80后的身上,我很少看到这些特征,即使有,也带有伪色彩。让我们稍微分析一下。

首先说叛逆。
无论从生理学还是社会学角度,从肉体还是精神层面上看,叛逆都是年轻人的专利。叛逆,意味着对旧有秩序的反抗,对既有概念的反动,对前辈习惯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颠覆。叛逆不一定能创造出新的模式,但它一定是反对旧有的模式。
80后的青年叛逆吗?一点不,至少和70后的人比起来。我认识的80后的人,即使是在私底下交流,从他们嘴里也很难听到什么离经叛道的话。在我工作的这个政府机关系统内,很多80后年轻人表现得很温顺,他们似乎争先恐后地试图让别人明白自己是多么了解这个官场的生存规则,多么适应这个社会的价值标准。他们总想表明他们看透了一切,并且把适应这一切视为智慧或者聪明,把反抗和抵制视为不明事理或者毫无意义。从我个人的经验上说,80后作为一个整体缺乏叛逆精神,还有一个证据,就是他们中间喜欢摇滚音乐的人不多,现在流行的周杰伦潘玮柏之类的所谓hip-hop风格的音乐,是暖风习习之下的小白脸扮酷,与摇滚毫不沾边。这个现象很重要,它能很精致地说明在当局十多年的引导和限制双重作用下,我们的时代精神究竟演变成了什么。在这种精神的熏陶下,80后的骨头在和雨香风中被浸泡得发酥发软,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普遍的犬儒化,他们退化成了战后最中庸的一批人。
当然,他们中一部分人也认为自己很叛逆,他们把穿舌环、纹身、吸毒、频繁更换性伴等等当作叛逆的方式。无论是循规蹈矩还是放纵身体,80后中很少有人明白真正的叛逆其实是思想的叛逆,实现这一点的前提是强大的独立思考能力。可惜,80后非常缺乏这种能力,他们实际上并不能有效的分辨真假,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他们的脚总是自觉不自觉地站在人多的那一边并为此沾沾自喜。他们以为自己很独立,却不知道那只是一种不过脑子的伪独立。这一点我后面再细谈。

再说理想主义。
如果以年龄这个指标来划分的话,毫无疑问年轻人比中年人、老年人更理想化一些,因为他们更少的挫折更少的束缚更多的可能更丰富的想像力,青春的激素和年轻的优势使他们更有资本去展望和设计自己的未来。“一切皆有可能”,就是年轻人的专利。因为年轻,他们甚至拥有犯错的权利。
可是80后的年轻人过早地失去了理想主义,在这一点上他们特别明显地表现出未老先衰的迹象。我周围的80后,都以“现实主义者”自称,他们早早地就认定个人只是国家这个庞大机器上的一颗微不足道的螺丝钉,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只是适应与被适应;他们认为个人的力量永远无法撼动社会的既有秩序,思想在物质面前永远是苍白无力的。“你太不现实了”,“你想这些有什么意思呢?”,“你能改变什么呢?”——从小到大,从年轻到中年,我不断地听到这样的话,不断受到这样的诘问,尽管不以为然,但多数时候我只能一笑而过,因为我不想向年长者、同龄人解释什么,他们有这样的看法我觉得是理所当然的,否则中国就不是今天的中国了。但当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在比我年轻许多的80后嘴里听到这样的质问时,我就无法再一笑了之了,这对我的达尔文主义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我不得不怀疑,真的年轻人就一定胜过年老的人吗?
我的妹妹,中学时深受我的影响,对世界充满善意对未来充满希望;大学时期我们接触得较少了,后来我知道她在学校里积极要求加入了组织,因为她真心地信仰。那时的她疾恶如仇,将人区分为两类并且只有两类:好人和坏人;后来大学毕业工作不到一年就去了英国留学至今,这两年的留学生活极大地改变了她,现在她变成一个自认为是非常理性的人,因为她认为要应付这个冷冰冰的世界,只能依靠不动感情的理性。我的妹妹,一个理想主义色彩曾经相当浓烈的年轻人,在她25岁左右的时候,就永远地失去了青春,不过与同龄的80后比起来,实际上她的青春期已经算相当长的了——在更多的80后身上,差不多在20岁左右的时候,我们就再也看不到理想主义的色彩了。
我这么说,并不是否认80后有梦想,有自己的追求。不不,他们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只是他们的这种梦想和追求不能称之为理想主义的:他们认为物质的力量是无比强大和唯一的,所有的梦想和追求必须用你所得到的硬通货来量化,而实现梦想的手段就是融入这个既有体系中,无论这个体系是罪恶还是腐朽。他们也有精神,但这种精神是在地面上盘绕着物质爬行,他们认为这样的精神才是现实和可靠的。
我很难过。众多的80后如同我的妹妹一样,要么是看不清现实的虚假乐观,要么是只看见现实并无条件地屈服于现实。他们无法在看清现实的同时也看到改变它的可能,在追求物质的同时最终超越物质。他们过早地失去了理想,过早地拜倒在这个不动声色的“现实”脚下,而这些失去了叛逆精神和理想主义的年轻人,就很难再有青春的激情与热血了。

最后再说说自由与独立。
没有人比年轻人更渴望自由和独立了,因为从一出生开始他们就处于被保护、教育和管制之下,这种状态持续了十多年。一旦成年,他们就迫切希望能从原来的角色中挣脱出来,自由地呼吸自由地行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的地盘我作主。
恰恰是在这一点上,我对80后无比失望——他们本应该是对自由和独立最渴望的群体,可他们的言行却表明他们甚至比60后70后都更早地放弃了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而且在根据他们承认的价值观的衡量下,他们事实上也无法得到真正的自由和独立。
自由,无论是在口头上还是行动中,都不是80后的主流价值,更不是核心价值。即使他们渴望得到自由,两个原因也决定了他们很难为之持续努力并真正得到它:一、自由,首先是思想的自由。你可以禁锢我的身体,但无法束缚我的思想。80后的主流价值观决定了他们是现实的奴隶,是金钱和物质的唯一追随者,这就使他们很难得到思想的自由,因为他们无法超越现实,甚至根本就不会产生这样的念头——我的意思是,即使是外部条件允许他们自由思考自由选择,他们仍然会把自己囿于现实的樊篱中不能自拔。他们很可能用大量的金钱把自己的身体安排得尽可能的舒适与随心所欲,但在思想上仍然是现实的奴隶,而这样,他们以为自己就是自由的了。二、80后并不了解自由真正意味着什么。当我们谈论自由的时候,如果你不想让自己陷入逻辑上的矛盾之中,你就必须承认自由和责任是同义语,是不可分割的一个硬币的两面。80后是不太愿意独自承担责任的,即使他们在具体事件上为争取自身权利而提出自由这个字眼的时候,他们也只是把自由分成两半,拿走权利而扔掉责任,这种做法就跟走进商场只想拿走中意的商品却不想为此付账一样荒谬。
独立,似乎是80后追求的一个目标,但他们做得相当地糟糕,因为前述的种种特征实际上使他们根本无法做到独立。独立包含着两个层面的内容,一个是经济独立,一个是精神的独立,80后在这两个方面都做得很差。经济独立方面,80后明显比70后特别是上山下乡的60后要差很多,对此可以理解的一个理由是,80后中独生子女所占的比例很高,因此从父母那里得到的资源更多,因为没有其他的兄弟姐妹来瓜分。不能理解是的精神独立方面,在这一点上本来80后至少应该比那些缺乏独立思考条件的前辈更好,比他们更能彰显自己的个性,可事实却不是如此。对我所接触的80后,我最不能容忍也最不能理解的是,他们毫无个性!我们都知道,真正有力的个性来源于独立的思考,来源于拒绝以人数多少来决定自己的取向。遗憾的是,80后太缺乏这种独立思考。在网上和实际生活中,我和一些80后有过若干次争论,让我吃惊的不是他们的观点本身,而是我发现很多时候他们义正词严、声色俱厉,看似很强有力,但其实他们是在用别人的词语,说别人的话;他们的勇气不是表现为站在少数人一边坚持自己的看法,而是选择站在多数人那边在人多势众的鼓舞下严厉地申讨。一句话,他们严重缺乏在独立思考支撑下的个性。

结束语

不知不觉,我说得太多了,关于80后。评判别人是容易的,难的是用相同的标准面对真实的自己。我想明确声明,从整体上讲,我不认为80后比处于同样年轻时期的70后60后更差,更重要的,80后的那些缺陷不是他们自己造成的,他们就像一团面粉被投入到一架由家庭、学校、社会组成的搅面机,最后成为怎样的形状取决于这三者的共同挤压。
无论如何,我还是希望80后能找回他们的青春。因为只有青春,而不是任何有形的财富,才配得上他们的年轻。

发布者:巫山霏云

巫山霏云,87年生巨蟹,文科生,IT男,喜读书,不求甚解,

加入对话

4条评论

  1. 更多的理性,更少的理想;更多的物质考量,更少的浪漫色彩;更多的现实,更少的未来。
    精辟的定义!我就是80的,相信博主也是80的吧。

  2. 重要的是:能在经历现实、认清现实后仍旧保持独立的理想追求(以及人格)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