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着的痛苦

眨眼间五门考试就这么完结了,转到哲学来的第一个学期,悄然而然的就这样过去了一半.所经历的一切之一切,大概也不能再用”已经不想再说什么”来敷衍了

收获是丰富的,失望也自然是免不了的.作为自己为的选择,即便再多的抱怨也只是无济于事.只是不满,对迟缓腐败压抑着生命的激情的生活,对粗糙而简略缺乏对知识的尊重的学习,形式而记忆的考试中显露出日薄西山迟暮的无比失望.然而最主要的,是对自己的懒惰,似乎情有可原,却又无法容忍这种生命中的踟蹰

虽然对于考试本是持着不置可否的态度,所以对于考证和学位都不感冒.但最后一堂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还是颇为惊喜,可惜惊喜的不是开卷考试的内容,而是考得如此之坏,以致于老师试图让我写一篇论文来挽回挂科的命运.重要的是”这篇论文”再次触碰到了我心里的某些麻木了的东西,让再次迷惑的我又回到选择的起始点,重新温习自己的选择因由

很是思考这样一篇论文是否应该得去写呢?因为这与以后面对问题如何选择是在本质上是同一个问题,它将具有深刻的影响,以至于我不得不再三仔细的琢磨to be or not to be…

写和写的目的?是为了不会挂科?还是为了能够那到那几分学分,为了足够的学分毕业?然后找一个工作?还是为了什么?即便工作又怎么样呢?赚钱?为何,活着?可是我又为何要活下去?我又为何存在呢?一直无法想通,穷究下去回到这个终极意义上,一切又变得难以前行

不承认上帝的我们否认原罪,拒绝死后的灵魂进入的天堂和地狱.萨特说人是被扔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注定要受自由之累,可是我们却不知如何选择.荒谬的认识者加缪被却荒谬的车祸夺取了生命.试图自杀的福柯最后选择了死于艾滋病.睿智的苏格拉底饮下了毒鸠.谁都找不到一个所谓的永恒意义将生命继续,这似乎是一个无法解决的终极问题.也许选择了离开的人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剩下的人们选择了继续活下去

可是活下去,就一定需要这一纸来证明自己么?承认如此荒谬的一张纸,然后荒谬的活下去?好似再次回到最后的考场,看见我那大块的空白,和别人那一片密密麻麻的黑黢黢,似乎是如此的荒谬!似乎心在大声的呐喊!赋予了世界太多意义,不是为了苟活而延续生命!

如果为了那一纸,我想,大概我就不会在此时此地思考此在的问题.在我当初选择的时候,就已经在潜意识里选择了放弃对于那一张纸的所有,抛弃了延续生命的义务.似乎,我正在试图朝着一个预期的目标缓慢的前行,那是追寻我所期望的,虽然我并不知道究竟前途会有什么

大学教育,究竟又是怎样一种东西?教育的本质又是什么?我一直在试图思考这个问题,但是却仿佛陷入了山穷水尽的绝路.如同《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在黑暗之中陷入一种恐惧,小小的灯笼只能照亮面前一方小小的土地,可这个世界如此之大,又怎样探究?

我们来大学是为了受教育?还是求学?一直以来,我们是否把教育中人的位置摆错了呢?还原教育的本真,让我们成为求学者,赋予我们主动的地位,而非被动的接受教育.这种求学不再仅仅局限于学校,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只要你想.时间也在成为我们的借口,它将不再局限在小学,中学,大学这些所谓的时期,而一直伴随着我们的一生

毕竟不是一个妥协者,从选择放弃数学那一刻开始,实际上就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我已经选择了反抗者的道路!然而,我似乎始终无法作为一个反抗者而存在.倘若没有反抗者,那么我,就选择地狱里与魔鬼于油锅里跳舞吧,如果说这个世界物竞天择,只有强者才能”生存”下去,那末我宁愿选择一个弱者而淘汰

曾经花了很长的时间来仔细的思考,做出一个决绝的选择.回到半年前,我似乎走入了一个思想的死胡同,长久的思考最终的结果是让辅导员对我的挽留成了徒劳的努力.义无反顾的告别了曾经寄予厚望的数学,走向期望中能够指明前景的哲学

然而毕竟在更多的时候,是充斥着,对自己的怀疑,尽管不得不在这种怀疑中缓慢前行,但这是一条自己选择的路…

四月的青春

青春就像四月一样,下着点小雨,还有飘着点樱花

也许是《燕尾蝶》和《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夹杂了太多的灰色青春,以及无言的阴郁,让我看对于岩井俊二的电影充满了恐惧,害怕再让本是脆弱敏感的心灵再次被伤.却又按捺不住还是看了《四月物语》,幸好这是一部透明清澈就好似四月的春雨,淅淅沥沥的涤去空气的微尘,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电影并不太长,只有短短的67分钟,在缓缓的钢琴曲中却如同做了一个漫长而甜美的樱花梦,平和得幻化成一块绝美的水晶.

17岁的女孩子,一个人搬家,一个人住一间安静的小房子,一个人做饭,读着书,看电影,去钓鱼社,在空地练习挥杆,生活好似就这样绘制了一副简简单单的画.但,还是有一个小小的心愿,藏在其中,藏在这个经常脸红有点小小的笨拙的小女孩子的心中

其实,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关于爱情的故事,小女孩子得到了暗恋的学长的信息,跟随着来到武藏野大学,又假装在他打工的书店里面偶遇,等待,他认出来的那天.也许,这本身就是一个很简单很简单的故事,所以也并不需要大加渲染.

看着她笨拙的样子,搬家,看书,期待却又像个小偷似的看着喜欢的男孩子.背着一个书包,骑过天桥,这个城市的街道干净得让人不知所措.但是也许这一切都无关紧要,重要的,只有那个武藏野书店.生活的点滴宁静与平凡,都只与他有关,在这个樱花灿烂的季节

所以在雨中,捧着那把坏坏的小红伞伞,也能够一个人沉浸在心里的甜蜜,露出淡淡的笑:)

想对自己说一些话

以为,电影,特别是好电影,要在心情不错的时候,慢慢欣赏的.但时间,从指尖滑走,瞅不见一刻可以安静的坐下来,认认真真的欣赏

最近,和自己说,心情不好的时候就看电影吧,这样既可以看电影,又可以排解时间带来的一切

于是,《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在昨天下午看的,当时的心情颇为的恍惚,但身体竟然不是太舒服.岩井俊二的电影总会让人有一种明亮的感觉,但是打开一看却非常的阴郁.《燕尾蝶》是如此,《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亦是如此.在一种眩晕的痛苦中睡睡醒醒的将长达2小时20分的电影一点一滴的结束.在德彪西的钢琴曲中,心情却被残忍的青春物语所折磨,渴望得到解脱的心情更加阴暗了.在雄一将刀刺入星野的那一刻,彷佛我已经知道的,故事就那么的结束了.

在生活中受到变了性情的星野压迫的雄一,不自觉的连自己喜欢的女孩子都无法保护.星野只能在一片空旷的田野里听着莉莉周的音乐敞开喉咙嚎叫,却在莉莉周的音乐下,好似无声的呐喊.身不由己的津田,在星野的威胁下做援助交际,只能恨恨的将手中的钱抛洒,踩碎,恨不得将之践入十八层地狱.最终悄然的在高塔上坠下来寻求解脱,可抛撒一地的灵魂啊,谁来拾掇?

活着不容易的雄一在关于莉莉周的论坛认识了同样活着不容易的青猫,两人互相慰藉,约定在莉莉周的演唱会上相见.却不料,在进场时发现同样青猫却是一直在压迫着他的星野…就这样,虚幻似乎破灭了!谁在冥冥中安排这一切?呐喊的雄一,也许做出了一个正确的选择…但是否还会有下一个星野?

在《The Matrix》里面,有人愿意放弃锡安而回到舒适的母体,可哪里又是归途?

回归现实,也许是武汉的天气,的确让人颇为不爽.以为今天的考试开卷会简单一点,但身体依然一百个不愿意的爬起来…一切都是那样,以为不会有什么,然而想不到的是在科技楼前胎爆了.七点一刻,时间还早,我试着徒步前往东九参加考试,于是得以见到了难以常见的形形色色的匆匆忙忙…而平时的我,亦是其中一员吧

究竟是渴睡还是怎样的身体不适?我不知道,伏在桌子上,静静的等待考试的开始.卷子,书,字迹开始模糊,我好似飘摇到了一个未知的地域,惶惶然…也许就是睡了吧.被舒老师从十万八千里外拉回来,总算神智清醒许多,看着书,我感到彷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我忽然想起曹雪芹那句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看着白纸黑字,好似那状纸.笑,我只能答那么多,或者说我只会抄那么多…可是我想说的,到哪里去说?

交卷,是在最后两分钟,最后这两堂都考得不是怎样,也许都不怎样.或许,就是那样.我所期待的怎样,我又怎样呢?看着那些人密密麻麻的试卷,我忽然感到一阵荒唐,也许,如果萨特看到的是荒谬的世界,那么我们又能够看到什么呢?用满纸荒唐言得到的究竟又是什么呢?一纸荒唐的证书?!

考毕,舒老师和我说,这样,你很有可能会挂,我知道,要不你写个论文吧,我看看,看能不能给你个及格.我迟疑着,好吧,我试着吧

但是回来的路上,心情却颇为的宁静,宁静得恍似暴风雨的前夜.我很感谢那么多个无言的时刻,让我不时反躬自问.我似乎早已将一张纸视为空物,却又在不自觉中回归其中.就如同那天,我告诉余导,我是来寻求死亡的,却说成了我是希望活的…

关于教育,我已经试图思考了很多,但是却总是不断的陷入一种思想的绝境,无法有突破.一直还在纠缠着教育的本质,人的存在,学习的目的,还有似乎又回到了哲学的本源了.念叨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再次感到自己知识的匮乏,偌大一座图书馆,我好想拥抱之…可是又有几本值得一读的书?

这些日子一直在慢慢的琢磨着《海鸥乔纳森》,是和舒老师聊天时提到的.印象中的故事消亡在乔纳森的振翅中.这不是一个只有儿童的寓言,更多的是如同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是送给大人的寓言.关于人生,关于自由,关于我们的飞行…”成千上万只海鸥飞来,东躲西闪争抢一点早饭.然而,海鸥乔纳森.利文斯顿却远离海鸥,海岸和渔船,在远方独自联系飞行”,也许这不是我读得最多的,但却是我想得最多的之一

坚忍孤独已是不易,何况路途又太多的阻隔,又何尝未怀疑过自己的能力及梦想?但生命隐约已经不甘于沉沦,有一双翅膀试图将自己带离黑暗,哪怕,这只是飞蛾扑火的末路.

乔纳森可以选择远离鸽群,苏格拉底可以选择毒酒,而我,又可以选择什么?

这个世界也许不存在天堂,那种完美的状态.但我想,也许不,就在那个追求者的心中,以一种傲然于世外的态度等候着那些永远到不了的人

五门考试

就这样…悄悄的迎来了转到哲学来后的第一个期中考试.时间如此的无声无息,虽然我睁开眼睛数来数去的.毫无疑问,转到哲学来延缓了我离开的时间.我有更加充分的时间来静心,并更加稳妥的思考问题.这一切,是留在数学系无法得到的…

但是哲学所谓的功课之多,也是有些令我难以预料到.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为何学这个我不知道,突出工科学校色彩,学这些毫无意义的东西?一是学习中除了学会考试外没有什么,二是以后也没有用.纯粹的一门凑学分.到还不如数据库对我有用吧,也许也没有…是失败么?如果是,那么失败在哪里呢?

经济学原理:我从来不反对学习这样一门课程,我甚至非常愿意学习.只是,这样的马虎的学习,能够让人学到什么呢?美国人用来一年的课本,我们在8周里面要学掉一大半…我听说美国人的大学可是宽进严出,不比中国的猥琐…又是一门在我看来失败的课程,最后老师把题目范围都给我们,干嘛?

中外文明史:好吧,这门课我可以称道,虽然那老师也蛮愤青的,在我看来似乎有些过头,这只是我以为,可其实还是满不错的.在我看来他的思维也未免有不严谨之处.我强调是我认为…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我从来不讨厌马克思,恩格斯…但是有一点是,我很讨厌那些为政治所浸染的东西,而且还以自封以道德榜样.但是毫无疑问的一点是马哲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哲学…不知道为何,感觉舒老师也没有怎么讲,我喜欢在课堂上针锋相对,但很失败的是我觉得我以后很有必要锻炼自己的能力,表达能力,等等…

古代汉语:补修的…我以为是开卷,同学告诉我是如此.只是,07级的人投票决定闭卷,也就意味着我….55555

俗话说,天下乌鸦一般黑,我暗自窃笑,其实还有白乌鸦的.但是我忘记了一点,它们都是乌鸦,这是永远都无法改变的.我很清楚自己的处境,自己是一个较真的人,不喜欢委屈自己,如果我觉得那些事情不值得自己折损我自己做人的原则的话,是不会去做的.

其实一直以来对所谓的教育就已经颇为厌烦了,很可怜的我对哲学的兴趣始于对现实的不满对世界的追问,这就必然会造成已成悲剧的方向.也许这就是我的路,我不知道.

一直试图重新探索教育的本质,但是还没有所得,但是有一点可以确认的:作为教育的对象是人,那么我们的教育如何,也就是如何对待人了…对于个人,我们怎么来看待呢?总觉得工科学校好似流水线一样,甚至原来本来就需要自由的文科类,综合类,都当作工厂一样管理…我们又怎样培养出独立的人呢?最近看到巴黎高师的若干简介,颇为汗颜.人本来就不是产品,把人当作了所谓的社会的螺丝,实在是不把人当作人啊!总觉得我们的教育,走入了歧途…

窃以为,中国有骨气的知识分子还在重新创造中,自58年反右的,文革…中国真正有骨气站起来反思的已经不多了.这对于本来就世俗化功利的中国社会而言,意味着原本稀缺的那部分已经绝种了…只是暗自庆幸,还不是物种灭绝

不想想太多了

我真的觉得活着想那么多真的很累,做个简单的人多幸福啊…如《香草天空》,可是真是美梦么?为自己意念控制的世界其实是没有意思的

人啊,是必然为自由所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