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放在心里很久了.正如这本书放在那里,很久了.终于又一次翻开了那本书,也终于写下这篇文章
一本书放在那里,有种感觉,迟早要翻开的,仿佛命运中注定的,有些东西从前没有理解,命运将重新带我回来领悟那些东西
第一次读到史铁生的文字,恐怕还是和大多数人那样,在高中的语文书上看到那篇《我与地坛》的节选,虽是节选,也很长,但是依然没有原文长.那只是选修,在中学语文老师不断的抱怨声中,成了我们的闲暇时刻排遣题海的休闲读物.在那本书那么多的文章中,我的印象最深的,竟而是这篇被大家忽略的《我与地坛》,它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肯定是最真诚的之一
我以为《我与地坛》是史铁生写的最好的文字,而后来也了解到,这的确是写得最好的,当时洛阳纸贵.那年我3岁,正在牙牙学语中,现在,他的书还是挺受欢迎…
十七年后,少年长成了青年,再来翻看这些文字,如此的清晰透彻,一如清洌的泉水,与他同在静默的地坛里面,同样的静默,在夕阳的余晖中,逐渐的融入了地坛的安静中,淹没在时间的尘埃…
我承认,我嫉妒史铁生,嫉妒他没有双腿,我以为,没有失去那双腿,也就没有了现在的史铁生,它在史铁生最狂妄的年龄上忽的残废了,给史铁生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他不得不步入一个新的人生旅途
有时候,人就是有太多的东西,有太多的资本,欲望太多,可是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 什么都想做的结果就是什么都做不好,我,就是其中一个…有的人被关在生活的铁笼里,有的人,则是太过贪心,试图获取最大的土地,而结果,往往是背道而驰,不是力竭而亡,就是无法回到原点.但快乐的死在途中,也还是好过绝望于牢笼…
牢笼不同于监狱,思想,在监狱是不受限制的…可是人,往往自己把自己关在这些笼子里面了…
在失落的时候,史铁生思考”我为什么要出生”试图找出没有双腿的痛苦.终而,想明白了”因为上帝交给的一个事实”,”而上帝在给予这个事实的时候,同时也保证了结果,死是必然降临的节目.无需着急…”
在看似光明的未来前,我止步”我来大学干什么,我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是什么?”竟而,才明白”生不是自己选择的,可是死,可以由我们自己决定.”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我是那种喜欢寻根究底的人,同时也就注定了我的悲剧,活着的时候是一种痛苦的挣扎,离开的时候却带着幸福的微笑…
史铁生的文字,是那么的恬静,没有那份喧嚣,就像静默的地坛:
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以为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
其实,道,佛,基督教,无非,就是给人解答,活着的意义.其中,我独喜欢道教的自然…
我想,人不如死了好,不如不出生好,不如压根儿没有这个世界好,可你并没有去死,我又想到了那是一件不必着急的事,可是不必着急的事并不证明是一件必要拖延的事呀!你总是决定活下来,这说明什么?事的,我还是想活着,人为什么活着,因为人想活着,说到底事这么一回事,人真正的名字叫做:欲望…可我不怕死,有时候我真的不怕死,有时候,说对了,不怕死和想去死事两回事
有了这一段话,我觉得,我曾经想写的一系列东西,可以缓一缓了,我可以写一些更加具体的东西,其它的东西,史铁生已经将我想的一部分很清楚的写了出来,而且写的比我更好
我以为,有时候,死是绝望…重读这一段,我发现史铁生已经在地坛冥思出了我所需要的答案.只不过,我在哲学中,寻找到了另一个令自己满意的解释.活着,是要自己创造意义,生命是属于自己的,自己想怎么办应该是自己的事…如萨特而言,自由是痛苦的,但是我们在痛苦中快乐着
有时候,达到目标,寻找到了某样东西,并不是一件好事,意味着你丧失了一个努力的方向,活着是很无聊的,你总得找点事做,当人无欲无求的时候,好像,活着,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依恋了…所以我也不怕死,我有时也想死,但是我总还有欲望,人都忍不住要为生存找一些牢靠的理由
我想史铁生是羡慕我的,我有双腿,我在弱冠之年自己寻找到了一个答案…我还有青春,我还有一个未来,然而这个答案带给我的是什么,我还不知道,因为我有的太多了
其实,不只是我的问题,我们都想左右别人,身在这个社会,便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期求,人的期望值太大,于是活着太累了,人们也迷失了自己.于是我们都没有了乐趣… 自然造我们的时候,是没有期望我们怎样的,她创造了我们,便将我们抛弃,他相信我们是她的子女,会有自己的前程,她无法左右,也不想左右…
生存于这个世界上,我们便要去面对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