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失语言的乐趣

最近也许又开始陷入了话语的低潮,譬如看了电影却不想写出自己的感受,看了书无法把自己受到的触动化为文字.上了一些课却不想有什么动作,于是时常感到一阵惶惶然.没有再把日记本带在身上的习惯了,但是希望不会遗忘了将自己的想法,所以希望自己慢慢的写下来

也许可能是因为看书变得有些神经质了吧,譬如对于弗雷格的人工语言和分析逻辑看了好几天还是云里雾里.又如何看后面的罗素,维特根斯坦等人?虽然对当代哲学比较容易理解,但是进入分析哲学领域却又是另外一番风景.注重语言分析的维特根斯坦和摩尔哲学让我再次感觉到我应该重新修习自己的语文,还不说对于语言的熟练运用,就是对语言的了解,时常令我感到一种被”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

读书,看电影,看博客,豆瓣将我生活中三大乐事全部给囊括了,所以每天在豆瓣流连已经成为了我的习惯,正如当年每天写日记一样.不小心和朋友聊起生活的时候才恍然发现自己的生活其实也就是那么简单,在教室上课,在办公室看书,上网,写代码…生活如此的简单,并且少于人交往,难怪我的言语能力会严重的下降

和我的沉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垃圾评论,他们再次活跃起来了.早先的Raven’s Antispam尽管号称100%不会抵挡spam,为保护我不受侵袭做出了大量艰苦绝伦的工作,但是在08年也已经被spam攻下来了.值得庆幸的是Akismet在我回到学校不久就被解封了,于是我又可以再次过上安宁的生活.

从您初次安装 Akismet 起,Akismet 已经为您截获了1,079条垃圾评论。

情况似乎很严重,启用似乎还不到1周的时间.但不得不相信Akismet,因为我实在没有别的办法了.由于我的博客长期更新不频繁,或者不再有广大人民群众喜欢的东西了,所以Google PR从3降到了2,我倒是很期望能够降到0,如果能够没有spam的话

从图书馆借来了林达的《历史深处的忧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薄薄的一本书,一天之内读完了还感到不尽兴.尽管很早就知道了这样一套书,但是直到自己读完才知道究竟怎样.话说第二天上课公共管理学,老师说了好几个美国的案例,这书上都有…看来,老师是读过这本书了

新学期的气象

星期四,日历告诉我新的学期的第一周已经马上要结束了

寒假中曾经暗暗的告诉自己,每周要多读点书,多写点日志,要看点电影,要学习技术,并写一个技术日志.本着锻炼的目的给自己定下了任务,每周至少三篇日志,还有两篇技术文章.但很可惜,现在看来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

记得在上一篇日志中我提到不想上课,但第一节课后我还是再次适应了生活,并深深的热爱着每一节课,尽管并不是每一节课都那么有意思,也不是每一节课都非常的精神,但每一节课我都有新的收获.早已将日记本遗弃在最底层的抽屉里,于是乎便忘却了半年前转入哲学系时的心情,再也无法与之对比生活的变化

新学期的课程似乎有些意思,几个老师第一节课下来也颇为合意.只是不知道接下来会讲得如何.法学导论的老师毕业于人大,胖胖的,看他在黑板上一笔一笔的板书很可爱,时常会给我带来一些意外的惊喜,是我不曾接触到的关于法学的知识,解答了很多以前我看电影时候的疑问.公共管理学的老师似乎对到课率要求很严格,但第一节课下来感到自己吸取到很多有用的东西,对于政府事业更为熟悉.还有就是传播学的老师个子高高的,但声音却颇为小,只能坐下来对着话筒说话,但我还是不得不抱怨声音过小.系主任张廷国的现代西方哲学则是我比较熟悉的黑格尔以后哲学,十分期待接下来的讲课…

虽然是一个比较讨厌改变生活的人,但是却有着相当的适应能力,也许人的韧性便在于此.一学期的成绩出来,似乎不咋样,的确也不咋样,但自己心里却知道自己该有几分东西.聊以自慰的是自己的确拿到了自己需要的东西.虽然自己在某种程度上相当满足,但是更多的时候却无法忽视自己未掌握到的东西,但这一学期似乎给自己的感觉颇为不同,希望进入一种能够寻找到自我的状态而不在惶惶然

有时候觉得自己这辈子算是完了,有时甚而有鲁迅的那种感觉,我是老了,得看下一代人了.可我竟也才过弱冠不久,不禁十分伤悲.这大概不是这个年纪的人所想的吧.本应是奋发图强的年代,却楞的在这里伤怀.这是怎样一种感觉?是自己的浅显寡闻的自卑心理作怪,抑或是?

然而无论如何,打算走下去便需要面对明天.身边还有30余本书籍未有读完,而白云黄鹤自己也在逐步的规划.似乎也给自己定下了不少任务,有句话说得其实一直很好,快乐是自找的.而我一直徘徊在痛苦于快乐的边缘,享受着边缘者独有的感觉

不断有许多的东西蜂拥而至,让自己不断碰撞.如同处于人流中不断受到推挤,而无法保持自身的稳固.也许我其实并不追求太多的东西,而是渴望一种自我的稳定.但是我会让自己学会安静么?

回头,抬头彳亍

在2008年伊始的时候,我伤怀的认为在这个新的一年会依旧一个人安静的彳亍.但时间流转到现在,我明白仍然将一个人安静的前行,但是将不再踟蹰,也不再那么的感怀

试图将心宁静下来,明白这无疑是一个进步.时间在悄无声息中擦肩而过,淡无声息的唤醒了理智,也沸腾了心绪.读书能够给人带来的好处是难以用语言所叙述清楚的.为了满足自己不断渴求的欲望,在身边从来不会缺少书…

新的学期将于明天隆重登场,然而我却对上课感到十分的厌倦,只想继续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看书,code…海德格尔说人在”烦”中找到自我,面对生活的我一直在追寻一种自我的存在与认识,再也没有别的更多的奢望,但是恐怕这正是那么一个无法满足无法达到的目标

不知道为何对存在主义哲学如此感兴趣,看到克尔恺郭尔的若干时方才明了.似乎从中有某种契合,虽然并没有人将之划入海德格尔开始的存在主义中,但是从叔本华开始的对人的自身的关怀却一直在他们身上延续

绝望有两种,克尔恺郭尔说,一是不愿意做他自己的而绝望,二是因要做他自己而绝望.而人只有面对死亡的时候才能够才能最深刻地体会到自我的存在,一个人只有体验到死亡的感觉,才能真正地自己与他们,社会,世界完全分离开来,才能突出的面对着他自己

然而无论是克尔恺郭尔还是海德格尔,都最终试图在宗教中寻求一种解脱.这似乎是一种不得不关切的问题,这一线路的发展中究竟有什么值得反思的呢?我似乎无法抓住

站在无垠的废墟上
我放肆的歌唱
为那些死去的灵魂
还有沉沦的真理

他们曾经不是
现在也不是
被人们
承认为真理

但人们不知道
真理就是那样
他们荒谬的认为
真理都是有用的

其实
对他们而言
有用的
才是真理

再次回到学校

在这个因白雪而颇为严肃的季节,静默了一个冬天

即便再次回到学校,却丧失了提笔的意愿.19日回到学校,业已过去了4天.时间不多不少,不紧不慢,本积蓄一头思绪,再次化为一缕轻烟.如果不是因为新的搜狗拼音输入法皮肤让我对输入中文的强烈渴望,以及Zoundry Revan的发布,我想我可能还有积蓄积累的可能

我无法解释自己太相当理智的情况下的非理智行为,譬如对视觉享受的渴望,对味觉的垂涎,对听觉的狂热.精神无法在理智下坚持一种凝聚的形态.于是精神的噩梦时常惊醒,无法局促的面对生活中每一个感觉…彷徨中倍感折磨

生命的重要也许在于坚持,我无法解决面对荒谬,只能选择坚持,如加缪一样

新的学期,似乎没有太多可以期盼,生活在未知的时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期盼,而另一种则是害怕,它们代表了我们的乐观和悲观.而如果生活在已知的情况下,剩下的就只有继续坚持.毫无疑问,哲学是我做出的一个极其重要无比的决定,这个决定对我的影响是持续而恒久的.也是极为积极的,在我看来.

寒假的生活是在过年前是单调的,我并没有做什么事,每天闷在家里无非就是看那几本带回去的厚书,很遗憾的发现寒假并没有读什么书,除了几本php programming的书都被我读完了,然后大呼受益匪浅外.关于人文社科的书籍则是成为了我忽略的东西.

不可置否我在寒假中丧失了部分读书的乐趣,也许称之为思维的乐趣更为和洽.家里本身并非没有几本可以一读的书籍,但是我却选择了不看.常常抱怨在家的空寂,并非无法打法,而是不想去行动.也许家里毕竟少了一分可以宁心思考的氛围

年后的生活无疑是丰富多彩的.由于天气的好转,交通的恢复,迷恋在与同学的聚会中不可自拔.于是年前学到的那点东西忽的全部忘记得一干二净,等到回校的前两天才重新拾起

终究无需太多话语,行动远胜过于太多的嘈杂吵闹,安静看书,慢慢思考,认真co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