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恐惧

气温突然降了下来,走在大街上,会感到寒意料峭。不过和武汉比起来,北京的天气还是可以接受,也许是多亏了北方的暖气。在武汉要承受的湿冷,在北京则变成了唇裂,大概是因为干燥所致。北京的天气并没有预期的冷,在没有风的日子,一切还都是可以接受的。也许是经受过武汉的磨炼,才得以忍受北方如此的天气。不过即便是如此,在室外的温度还是比较低的。

周末的时候,我体验到了来自自身的那种恐惧。那天站在雪顶,面前的是陡峭的雪坡,我尝试往下看,却无法看到脚下是否有人,直到最后才看到同行的人已经在接近坡底的时候摔了。一种源自内心深处的恐惧在全身漫游,我才明白什么叫做双腿发软,双手不得不抓紧,因为颤抖的双腿已经无法让自己相信能够支撑住自己。我告诉自己,必须赶紧下去,不然恐惧会越来越强大,直到最后丧失行动的勇气。

尽管滑倒一半的时候双腿一软就摔倒了,不过这也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几乎每个人都会摔跤,只有不断的摔跤才能够学会滑雪。尽管陡峭的雪坡并不好控制,但是通过不断的练习,可以让自己越来越熟练,最终能够控制住自己的双腿和平衡,安然的滑下去。

如果说这种恐惧是可以征服的话,那么在我内心的另外一种恐惧,就不是自己所能够控制而得到消弭的。

唯有记忆,才证明我们的存在,历史,记录着我们的根基。放下手中的《思痛录》,把思想从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拉回来,对于共和国的那场浩劫,我感到一种遍布全身的寒冷,并窗外呼啸的北风更为凄厉,而恐惧,则比在山巅时更甚。

我们要不断的回顾我们的历史,才能够寻求对自身的理解。忘记了从哪儿看到说,先知并非他们真有能力预知未来,而是因为他们对于过往有更多的了解,才使得他们面对现实的时候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

正如卡尔·洛维特在《纳粹上台前后我的生活回忆》给予我的点拨,韦君宜的这本回忆录也给我许多的收获。虽然薄薄的只有200页,却是不可不读的一本传记。把江平那厚厚的《枯荣与沉浮》放在一边,也只显得黯然失色,巴金的《随想录》一直没有拜读,但厚厚的一本,不知道和这本书比起来会怎样,待到有机会读来再做议论。写回忆录的人大多总是会超然的态度来谈论所谓的事情,然而韦君宜在《思痛录》中却在对历史的回顾和反思中,不仅仅剖析别人,也在深刻的剖析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行文之中充满了自责与忏悔,在这个缺乏自我反思的民族,这是何等的难得。

书并没有从十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说起,也没有将1957年的反右作为起始点,更没有像一般的自传那样从把父辈的历史挖掘。韦君宜是真诚的,这薄薄的200页只容得下她在最后的那些岁月中的深刻的思考。叙述从延安的“整风运动”开始的,讲述了“胡风案”,“1957年的反右运动”,“反右倾运动”,大跃进的灾难,文化大革命,“四五运动”,以及文革后的一些事件,还有学大寨等所见所闻以及所感所思。这是翔实的一手资料,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了那段难以言喻的岁月,尽管我没有经历,也不可能经历过那些年月,但是造成的影响却深深的烙印在我身上,在我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总是会重新记起这些苦难。

尽管王明也曾说“延安整风”是“文化大革命”的演习,然而我感觉可以从更早的岁月中寻找到深刻的印记,一如瞿秋白的死,只是韦君宜并没有经历过那一段岁月而已。在这历史的背后有一条隐藏的暗线,而这正是乔治·奥威尔在西班牙的战场上所见所感,促使他成为走向了反对极权主义之路。

正如一句说烂了的老话,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反右派斗争”与延安的“整风运动”完全一样,制造了所谓的大量冤假错案,其实这正是对他们天真,愚昧与无知的惩罚。韦君宜多次在书中提到她:既是受害者,也是害人者;她曾经由被整者变成了整人者,继承了那个专以整人为乐趣的恶劣做法。她干过违背良心的事情、也写过唯心的文章。因此她说“制造了这个悲剧的人中间显然有我一个,可是我并不想这样。”“我并不愿意这样做却还是做了”。为什么?其实她早已经在前言就说清楚了

我觉得共产党这么不顾一切苦干,看来是真的能够为人民、为祖国而牺牲一切,这是值得我一生永远跟随的。人能够如此,这才是真正的光荣,是人的价值的实现。

入党后我从不怀疑党的光荣伟大。

入大学读哲学,也觉得金岳霖的 逻辑、冯友兰的哲学史什么的很有味道,实在。而休谟的人性论,使人深思,得一种思辨的快乐。但在决心入党之后,我把读书所得的一切都放弃了。我情愿做一个学识肤浅的战斗者,坚信列宁、斯大林、毛泽东说的一切,因为那是我所宣布崇拜的主义。

为什么会有那一切,因为“盲从”吗?十五岁的特务,十岁的特务,甚至6岁的特务,现实是如此的神奇,却没有让人产生怀疑,是人们的愚昧还是无知?现实的虚妄在此显得格外的恐怖。恐怕并非那么简单,抛弃了自己独立思考,丧失了怀疑精神才是根源。然而她真的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吗?

我不想说学生是愚昧的,但是学生确实是最容易受欺骗的,也是最容易闹事的,他们还没有走出家庭的襁褓,却试图掌管代表社会的权力,不只是80年的学生,就看看近些年的学生,便令人心生沮丧。百余年过去了,为什么还没有任何变化?作为一个读完大一就跑去闹革命的人,我并不想对韦君宜说太多,毕竟事已过迁。只是隐约觉得,千百年来的奴化思想,还依旧在我们深处作祟,而本朝更是变本加厉。

有时候我会对那些并不深刻的反思嗤之以鼻,可是当我真正面对的时候,恐怕也未必会有如此胆量。我已经站在太多的人肩上,站着说话毕竟不腰疼,可是我还是会感到恐惧,对于当下的怀疑始终在我的内心深处徘徊。我看到还有形形色色鬼魅跟随我们身后,不曾散去。

人啊人,贪婪和愚昧是我们的悲剧之源,无知,则是我们的悲剧之根本。

清理语词系统

在我看来,我们的语词系统与意识是有着一种非常密切的关系。在人们无意识的言语之下,有着一种深层次的意识因素隐藏着,这种意识不单单是我们个体的选择和喜好,也有着社会的偏好,以及身边周遭带来的潜移默化。而这种被我们所忽视的在思想深处的意识,则在生活中无时无刻的影响对于世界的认知和表达。用更为直白的话说,我们的思想深处已经有了一种成见。

当然,行为也是一种表达方式。换而言之,我们的行为也是我们意识的体现,而且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无意识的举动。在相当多的时候,那些隐藏在最底层的意识决定了我们最终的行为。这些意识已经在无形中成了我们自身的一部分,即便我们有意识到这些影响我们行为的因素,我们也很难对其做出相应的改善。

在奥威尔的《一九八四》中提出了新词的概念,与之相对的我们还有一套语词系统。这一套语词系统并非是我们自己所享有的,而是为这个社会所强加于我们自身的。对于这一切我们不仅意识不到,反而往往为它们作辩护,因为我们已经进入了这一生态系统,以至于我们已经和它已经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的地步。

最近有一种越来越迫切的意识想清理这些自己意识深处的思想,那些还残留着的语词系统依然在不断的影响着自己,对生活中的行为做出种种干扰。有些行为,有些话语是我们所厌恶的,然而在某些时候,自己却在不经意之间做出来。不要以为我们自身多么高尚,在某些时刻,我们也会做出令人不齿的行为,然而并非是我们自己意图这样,而是我们在潜意识中已经做出了选择。

但要真的试图去清理这些根深蒂固的东西又谈何容易,发现自己存在着种种问题已经很是不容易了,更何况去改变这一切。要先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就需要不断的去反省自身,而反省亦需要建立在一种可以反省的基础上。至少,我们应该有反省自身的意识,才能够开始思考我们的行为,我们的意识。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大概也是我的座右铭。

我们的生活

南锣鼓巷回来,已临近12点,和几个朋友打声招呼,都已安全到家。生活无非便是这样,在平时忙碌于工作,到周末的时候可以安排自己的生活,选择和几个朋友在这座城市找一个地方娱乐,或是发泄对生活的不满,或是选择寻求一些忙碌之余的安慰,然后就是新的一周来临。

但生活并不是简单的轮回重复,如果只是如此简单的沉沦在生活之中,便会逐渐陷入平凡,沦为庸俗之流。生活并不要求忍辱负重,但肯定会让我们去承受一些繁重而枯燥,并不可能每天都会激情四溢与众不同,辉煌是需要积累的,灿烂也要有可以灿烂的条件。生活不是忍受,而是让我们努力的在其中寻求一条通向我们自己的路。

太多的时候,由于没有目标的生活,我们沦为了平庸的生命。我们的想法哪里去了,我们自己每每抱怨生活不愉快的时候,却并没有想到给自己找一个出路。我们习惯了一切都被安排,害怕承担责任,当可以安排自己的时候,却感到了彷徨和无措。失去了节奏的生活,对于我们来说是如此的可怕,因为它将我们抛出了整体的洪流,回到了自由之地,也使得我们丧失了由来已久的稳定。没有自己的生活是枯燥的,有些人习惯了被安排的命运,从小到大过着被设计的生活,从未做过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更谈不上自己的想法。

生活是一种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识自身和我们的世界,但我们最终的归宿并不在生活。选择一种命途,也许并不是我们的习惯,甚至连对于我们自身的意识,也不曾出现在我们的想法。和生活的妥协是一种必要的,但并不意味着要失去了自己的方向,只是潜伏等待而已。

其实周末会出去的情况并不是很多,蛮多时候并非是不想出去,只是因为比较懒散而宁愿选择呆在家中玩玩游戏。至于在家读书,则是一个比较次的理由,虽然现在读书的时候和以前相比要少了很多,但并不意味着会要占用和朋友们一起玩的闲暇。每天下班回家,周末在家的时候,都是可以读书的时刻,只是更多的时候由于懒散而把时间浪费在了其他的方面。

我们或许没有什么能力能够预见到什么具体的事情,但是我们有能力了解我们所生活的是怎样一个世界。对于乔治·奥威尔而言,认识我们的生活,说出我们的话,是我们应该尽的责任。生活并非是不值得过的,它只是让强者从中脱颖而出,让庸众沉沦其中。换而言之,生活是地狱也未尝不可,但生活也是天堂,就看我们如何去面对。

生活在这个世界,需要格外的用心。

三个月

今天是12月1日,虽然知道时间会过得很快,但等到过去的时候才发现在转眼之间,就那么闷声不响的悄然而去。尽管也是数着日子走过来的,却依然感到非常的诧异,当你知道有些东西无法挽回的时候,就会知道失去意味着一种怎样的痛苦,尽管这已经不是自己第一次有这样的感悟,但当它来临的时候还是让人感到惊讶和无法接受。

离开武汉足足有五个多月的时间了,从7月1日到公司到今天,上班也有了整整五个月的时间。这中间发生了许多的事情,是我始料未及的,直到一个月前的那一刻,我才知道生命中可以有很多我们未曾预料的可能性,尽管我不断的去寻求自身,但一些表面的意图仍然将自己的一些真实想法给掩盖了。于是我的想法得到了彻底的改变,很多曾经的计划已经不再如预期的那样能够得到执行。

也许就是因为生活充满了各种人们未曾预料到的可能性,才显得其丰富多彩,才让一切都可以成为不可预期的情况下去达成自身的希望成为了一种可能。不过这次生活的主动改变,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我对于自己,对于生活有了一种新的认识和收获,才决定做出对自己预先设定的目标的更改。

不断的生活,不断的去体会这个社会,调整自己的状态。在这个不断增长认识的过程中,领悟自己,达成自己的愿景,实现自己的价值才是最终 的目标。没有众神的世界,需要做的是也只是找到自己,并重新认识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关系,确定自己在这个宇宙的位置。在没有终极目标的时代,我们要做的不是盲目的去寻找目标,而是认识自己。

请给我时间吧,不用太多了,就三个月,让我收拾这一切,证明我的渴望。会不会太晚,每天总是要这样不断的问责自己。虽然做好了承受这些时日带来的苦痛,不过这些日子来已经证明这种痛楚是多么的难熬,每天不断的忍受思念的煎熬。但还是想让自己坚持下去,至少做好一个准备。我知道,前面的路,我想怎么走都可以,可是我却偏偏要选择一条颇有挑战的小径。

可我能说什么呢,但愿人长久!